【每日推荐】清凉一夏---鸡屎藤(文昌粿仔)
清凉一夏---鸡屎藤(文昌粿仔)

不雅的名字,却有绝佳的味道。这是海南最具乡土气息的小吃——鸡屎藤粑仔,鸡屎藤其实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很强。因为叶子用手揉烂后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所以才得这样一个不雅的名字,但其实久闻又会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在书本上,文人雅士为鸡屎藤取名“鸡矢藤”以除臭,但民间却仍然喜欢这种直白的称呼。
在海南居民房前屋后、田头山区随处可采到野生的蔓生植物鸡屎藤,村民纯手工操作,做成爽口健身的鸡屎藤粑仔——白色的椰奶汁中露出粒粒翠绿的小疙瘩,甜丝丝,粘滋滋,带点咬劲。有美食家评价它“色形香味都很迷人,真是一种绝妙的点心!”
由于鸡屎藤有清热、解毒、去湿、补血的功能,被民间称为“土参”。作为中草药入药,它能祛风利湿,消食化积,止咳止痛,还可以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等。民间传说,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一吃鸡屎藤粿仔汤,还可以补血。
“鸡屎藤粑仔”的做法是将采摘的新鲜鸡屎藤叶和浸泡过的大米放在石臼或碾米机中捣(碾)成粉状,然后用水和匀,掐成约小指大小似小虫状的粑仔。等锅中水烧开后,下粑仔、姜丝、椰丝,再加适量红糖,美味可口的“鸡屎藤粑仔”就做好了。若将粑仔加入椰奶和冰块中,一碗类似清补凉的“椰奶鸡屎藤粑仔”就做好了。
在琼海,鸡屎藤是夜宵当之无愧的主角。夏天,一碗冰镇椰奶鸡屎藤粑籽冰爽宜人香甜糯软;冬季,一碗热腾腾的鸡屎藤耙仔,伴着红糖姜丝的香味,可以驱散一天的倦意。

